办公室里,28岁的小王又一次尴尬地捂着鼻子冲进洗手间——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突然流鼻血了。医生检查后发现,他鼻腔前部的黏膜已经布满伤痕,罪魁祸首竟是他习以为常的“小动作”:抠鼻子。
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日常习惯,正在悄悄摧毁我们的鼻腔防线。
为什么抠鼻子会导致鼻出血?
耳鼻喉专家郑绪亮解释:“我们的鼻腔内布满丰富的毛细血管网,特别是鼻中隔前下方的'利特尔区',这个区域的血管既密集又表浅。频繁用手指抠挖鼻腔,会造成三种伤害:”
1.机械性损伤:指甲直接刮伤鼻腔黏膜,破坏保护屏障
2.炎症反应:手指携带的细菌引发局部感染
3.黏膜萎缩:长期刺激导致黏膜变薄、干燥,更易出血
“临床上80%的反复鼻出血患者,都有不同程度的挖鼻习惯。”郑绪亮医生指出,“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,他们的鼻腔黏膜更为娇嫩,损伤后更难修复。”
被忽视的“恶性循环”:越抠越干,越干越抠
很多患者陷入这样的困境:
鼻腔干燥不适 → 用手抠挖缓解
抠挖损伤黏膜 → 鼻腔更干燥
干燥加重不适 → 更频繁地抠挖
郑绪亮医生强调:“这个循环不打破,鼻出血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。更危险的是,反复损伤可能造成鼻中隔穿孔等不可逆的损害。”
科学护鼻:这些方法比抠鼻子更有效
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鼻腔不适,专家推荐这些正确的缓解方式:
1. 干燥型不适
使用生理盐水喷雾(每日3-5次)
睡前涂抹医用凡士林
保持室内湿度40%-60%
多喝水,补充维生素A、B2
2. 瘙痒型不适
海盐水冲洗鼻腔
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喷剂
排查过敏原
3. 结痂型不适
先用蒸汽软化痂皮
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清理
禁止强行撕扯
4. 异物感
立即停止挖鼻
使用洗鼻器冲洗
如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
鼻出血时,这些错误做法要避免
郑绪亮医生提醒,遇到鼻出血时,很多人会犯这些致命错误:
❌ 仰头止血(会导致血液倒流呛咳)
❌ 用纸巾胡乱填塞(可能造成二次损伤)
❌ 立即躺下(增加出血量)
❌ 用冷水拍额头(无效且耽误时间)
正确的应急处理应该是:
保持坐姿,头部稍向前倾
用手指紧捏鼻翼(不是鼻梁)10分钟
用冰袋敷鼻梁和额头
如20分钟仍未止血,立即就医
郑绪亮医生建议:“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必须立即就医检查。”
每月鼻出血超过3次
单次出血量较大(浸透多条毛巾)
止血时间超过20分钟
伴随头晕、乏力等其他症状
微信公众号
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