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生活中,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:耳朵时不时地发痒,仿佛有千万只小虫在爬行,但当你迫不及待地掏出棉签或耳勺试图止痒时,却只能掏出零星几粒耳屎,甚至什么也掏不出来。这种“痒而不得解”的感觉,让人既困惑又烦躁。
那么,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或许,你正在经历外耳道炎的困扰。
耳朵发痒,背后的真相
耳朵发痒,看似微不足道,实则可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预警信号。正常情况下,耳屎(学名耵聍)是我们耳道内的自然分泌物,具有润滑耳道、保护耳膜、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。
但当耳朵频繁发痒,且掏不出多少耳屎时,就需要警惕了。这可能是由于外耳道受到了某种刺激或感染,引发了外耳道炎。
什么是外耳道炎?
外耳道炎,是指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广泛性炎症,常见症状包括耳痒、耳痛、耳闷、听力下降等。有时,炎症还会导致耳道分泌物增多,但并非所有外耳道炎患者都会大量分泌耳屎,因此,掏不出耳屎并不意味着耳道干净无恙。
十个耳朵,九个都是掏坏的
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习惯,认为这样可以保持耳道清洁,预防耳屎堵塞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耳道具有自我清洁的能力,耳屎通常会随着咀嚼、说话等动作自然排出。
频繁掏耳,不仅破坏了耳道的自然生态平衡,还容易损伤耳道皮肤,引发感染。
“十个耳朵,九个都是掏坏的”,这句话虽然略显夸张,但确实反映了掏耳不当可能带来的危害。掏耳时,如果使用的工具不够干净或手法不当,很容易将细菌带入耳道,引发外耳道炎。此外,过度掏耳还可能损伤耳道内的纤毛系统,降低耳道的自我清洁能力,形成恶性循环。
耳朵发痒,掏不出耳屎,可能是外耳道炎在作祟。面对这一困扰,我们应保持冷静,避免盲目掏耳,及时就医,让专业医生为我们排忧解难。
微信公众号
手机版